首页 > 正文
重庆:大学教授走进田间地头教村民种油菜

  “李专家,油菜产量总是上不去,咋回事儿?”“徐专家,隔不到几天油菜就要下种了,要做些啥准备?”

  田野为教室,庄稼为教材。9月1日,南川区东城街道三秀社区,刚收割完的谷堆旁,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开讲了——恰逢秋种关键时期,西南大学“油菜教师团队”负责人李加纳教授、西南大学农学院与生物科技学院副研究员徐新福受邀前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面对面”为村民们当起老师。

  “此行的目的,首先是鼓劲,其次为解惑。”李加纳告诉记者,今年的持续高温,农作物大都不同程度减产,大春损失晚秋补,在秋收基本结束的低海拔地区,更应该给村民们讲解秋种的重要性,尤其是种油菜的重要性。

  因此,他的授课从油菜的经济地位开始:“现在我们的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3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油菜种植得好啊,也有在座各位的一份功劳。”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但现在国家的食用油自给率仍然不高。”他话锋一转,“中国人的饭碗里要装中国粮,同样也要装中国油,我们要一起继续努力!”

  既然要种,那就得种好,一方面要用好种子,另一方面要用好技术。于是,徐新福又从油菜的品种和技术方面,给村民们做了详细交流。

  “两位专家,你们说的我们都懂,但种油菜又卖不起价,和种谷子的时间还有点重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面对现场上百人,64岁的村民唐明忠大起胆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徐新福娓娓道来:“一是要多用机器,如果机耕、机防、机收都能做到的话,一亩能节约300块,二是要种好品种,我们西南大学研发了一个新品种,收割时间可以提前到4月中旬,这样就和种谷子两不耽误。”

  “至于比较效益方面嘛,这也是我们来的目的之一。”说着,他拿出了一些种子,“大家看,这是我们研发的康油3号和渝油50两个品种,康油3号是国际领先的黄籽高油酸品种,通俗来说品质比橄榄油更好,种出来售价自然高;渝油50是高含油量品种,含油量超过50%,亩产量超过100公斤,比现在的亩产值要翻倍!”

  一席话,说得村民们频频点头,眼神中充满喜悦和期待。

  看到村民已接受了专家传授的知识,三秀社区党委书记陈波上台总结,“专家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国家又有扩大油菜种植的政策,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掷地有声的回答,在田野里上空久久回荡。

 

编辑: 韩梦霖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6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