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融活水润沃土 静待春花绚烂开】农行重庆分行:“金融为民”做实温暖百姓事
2022年03月11日 10:1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3月11日电(朱俊洁)金融服务是坚守“金融为民”的重要载体,更是检验金融机构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在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重庆市银行业纷纷拓宽服务覆盖面,在适老化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提示、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推出优质金融服务“组合拳”,打造安全、温暖、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环境。

  适老化服务破解“数字鸿沟”难题

  科技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然而,经济社会中的庞大群体——“银发族”学习掌握科技设备的节奏远不及现代产品迭代的速度。

  于银行业而言,如何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不断提升老年客户服务便利化,弥合“银发族”数字鸿沟,是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农行重庆市分行一直优化的金融服务之一。

  将尊老、爱老、敬老的民族传统理念贯穿至全行的金融服务中,从视觉、听觉、行为、语言和认知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改造,“软硬兼施”,是该行探索的路径。

农行重庆铜梁支行工作人员为老年人讲解金融知识。新华网发(资料图片)

  例如,提升软性服务。在银行网点内,农行重庆市分行认真做好网点适老化服务,优化网点叫号规则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开发指纹签名(支付)、个人掌银大字版等功能,帮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除此之外,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定期开展社区敬老爱心服务活动,通过走村入户进社区的方式,为确有需要的老弱病残等特殊客群开展上门服务,仅2021年,全辖就提供上门服务2654次。

  又比如,对网点硬件设施进行全方位升级。从完善网点适老化标识标牌、配置适老化便民服务设施、建立“爱心敬老驿站”等入手,提升客户特别是老年客户的体验。

  守护“钱袋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农行重庆大足支行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宣传活动。新华网发(资料图片)  

  优质的金融服务不只是针对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当前日常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电信网络诈骗事件频繁发生。”农行重庆分行负责人介绍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金融知识的普及,让每一位金融消费者都建立起谨慎的防范之心,帮助他们守住‘钱袋子’,筑起金融风险防范的铜墙铁壁。”

  这在该行组织开展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中有所体现。

  除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月等重要节点,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方式,为市民带去金融风险知识。农行重庆市分行还将反诈拒赌、警惕风险知识贯穿到全年的常态化宣传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形式丰富的融媒体手段,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帮助市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的金融环境。

  关注民生细节提升金融服务温度

  3月1日,农行重庆市分行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三方签订《金融服务和住房公积金服务民生框架协议》,三方将持续在忠县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业务“政银共推”模式试点,推动拓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群体,为返乡务工人员等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公积金低息贷款便利,以及便捷的公积金业务办理渠道。签约仪式现场,三方还共同为3位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代表授牌并办理了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存业务。

  “金融为民,为的就是民生的不断改善。”该行有关负责人说,灵活就业的“新市民”因为其职业的短期性、不确定性、高流动性,一直是社会民生关注的热点,更是农行重庆市分行聚焦的重点。协议的签订,正是该行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

  一直以来,农行重庆市分行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无微不至的暖心关怀。在网点服务中,为大堂经理配置了随身服务包,解决老年人需要使用老花镜或放大镜,签字笔不能及时找到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市民有业务范围外的诉求,也主动尽全力帮忙......

  在重庆市璧山区,就有这样一位网点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暖心的“农行服务”。

  时间回到今年初,农行重庆璧山双星支行大堂经理钟斌听到网点外有人呼救,发现一位小孩因为位于一辆汽车的盲区,出现事故。见状,钟斌奋不顾身地冲出网点前去帮忙,与众多市民一起合力救出了小孩,并将其送往医院。

  “这些服务方式方法的纵横向升级,只是我们优化金融服务的一小步。”该行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在现有的服务基础上持续努力,进一步创造更加温暖、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

编辑: 王彩玲
精彩图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5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