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江协同创新区:加快布局高端生物医药产业

  两江协同创新区通过“精准招引”科技企业,推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入驻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加大技术协同攻关,增加民生类科技供给,从创新端到产业端积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这篇“大文章”。

两江协同创新区。

  创新端:研发突破与产业化推进

  为打破国外市场垄断及技术封锁,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组织科研人员,围绕“靶向药”进行科技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推出的新一代靶向抗肿瘤药物制剂“克艾素”,可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头颈癌及肺癌,而售价将仅是进口药的六分之一不到。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实验室场景图。

  围绕肿瘤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及辅助治疗,创新中心还开发了新型靶向纳米脂质体制剂,并被授予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了解,该制剂创造性的结合了肿瘤血管和肿瘤实质双重靶向作用,实现了药物高效递释和精准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有效克服药物在体内毒副作用及患者耐受性等方面的缺陷。

  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正围绕克艾素和靶向纳米脂质体制剂加快推进成果转移与产业化落地工作,其中克艾素预计将于2023年获得新药证书并投产,次年,产品将正式上市。

  除了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还有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等也在生物医药领域进行研发创新与技术突破。

  前者开发了“多模态术中神经电生理精准定位系统”,可实现对精细神经功能区的测定、区分和监护,进而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后者开发了“内窥镜手术导航系统”,可在术中跟踪手术器械并将手术器械的位置在病人影像上以虚拟探针的形式实时更新显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目前,上述两家研究院正加紧实施创新项目孵化落地工作,积极谋划创新成果市场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把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两江新区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经聚集国内外40家大学大院大所,未来,还将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成果交易、新兴产业培育于一体的创新体系,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努力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

  产业端:精准招引与赋能产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加速提升新兴产业生成能力,今年以来,针对生物医药领域,两江协同创新区实施“精准招引”。

  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聚焦高端生物医药这一赛道,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优秀的创新团队与科技企业。

  此外,两江协同创新区携手入驻科研院所,利用其资源、科研及孵化平台优势吸引优秀团队和企业入驻。

  12月10日,2021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资本对接会暨明月湖创投联盟成立大会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举办。

  据了解,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开赛在即,晋级总决赛的70强团队(企业)名单中,有15个属于高端生物医药领域。两江新区以“创赛+创投+创育”模式举办此次国际大赛,旨在引进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团队以及优质项目,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壮大科技企业“森林”。

  两江新区将对获胜项目及优秀团队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力度,包括3亿元产业扶持、5亿元明月湖科创基金及N个重磅政策支持,覆盖项目从筛选到落地、从落地到发展、从发展到占据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地位的全过程。

  引进生物医药类科技创新企业并加以培育和扶持,积极赋能重庆及两江新区新兴产业发展,除了“双创”赛事,科研资源富集的入驻院所也成了两江协同创新区实施“精准招引”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截至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入驻高校院所已引进(合作)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近百个,其中不乏生物医药领域的优质创业企业。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为例,该院依托集产业孵化、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重要平台——紫丁香孵化园,推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联动发展模式,大力挖掘和培育有技术、有前景、有成长空间的科技创新企业。年初至今已签约引进40家初创企业,包括重庆海吉雅科技有限公司、因极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及重庆葫芦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下称“葫芦医学”)等三家在生物医药、生物产业方面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及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赵鹏)

编辑: 彭祎琦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