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行到北碚必有诗——写在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揭牌之际

  新华网重庆11月21日电(葛琦)江山青峰耸缙云,行到北碚必有诗。11月21日,中国新诗创研中心在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兰草园正式揭牌,成为北碚诗歌文化发展的新地标。

  2020年11月,在第二届缙云诗会暨首届巴山夜雨诗歌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为中国新诗创研中心题写匾牌。他希望缙云诗会能够一届一届越办越好,依托中国新诗创研中心这一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新诗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一年来,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共同选址、收集文献资料、走访重庆文艺界学者,打造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旨在从千年诗歌文化中汲取养分,搭建新诗创作、研究平台,传承发扬诗歌文化。

  11月21日,中国新诗创研中心在北温泉公园兰草园正式揭牌,先期规划建设吕进诗学工作室、傅天琳诗屋、中国新诗创研资料陈列室。作为专业的新诗研究机构,该中心面向大众开放,将发挥诗歌文化普及、体验、学术研究等功能,常态化展开诗学讲座、诗歌研讨、诗学沙龙、新诗作品发布、新诗创研讲习所等诗学活动。

  在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吕进看来,北碚是一片诗歌的热土,各个时代都有诗人在这里梯次性地出现;北碚也是中国新诗理论的重要枢纽,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家新诗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就诞生在这里;北碚还是不少现代诗学新概念的发源地,推出了成体系的中国现代诗学理论。

  “新诗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分类,现在有美术馆、雕塑馆,但是新诗即使在图书馆也很少有成体系的研究资料。我们希望通过打造中国新诗创研资料陈列室,让更多人了解新诗,翻阅经典诗作、新诗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打开文学之门,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中国新诗博物馆。”北碚区文联主席周洪玲说。

  “北碚人文底蕴和诗歌资源深厚,从古至今文化名流流连山泉之间,留下诗作数百篇。此次有幸为中国新诗创研中心题写前言,我采用‘半文半白’的语言,从北碚的诗意山水出发,介绍了北碚的诗歌文化和历史积淀,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北碚新诗教育的新起点、‘文化打卡点’,让游客在游览山河美景之余,走进这座小楼,让诗歌文化浸润人心。”著名诗人、重庆散文家学会副会长郑劲松说。

  “35年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在北碚成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现代诗学的生力军。今日揭牌的中国新诗创研中心将为北碚新诗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们将依托中心开展诗歌研讨、沙龙、讲座、新诗创研讲习所等活动,让高等文学教育走出校园,让更多人爱上新诗。”西南大学教授、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向天渊说。

  在傅天琳书屋,新诗爱好者辛杰手捧诗集久久驻足。“傅天琳老师是我新诗创作路上的引路人,她的离开让我倍感悲痛。此次打造的傅天琳诗屋让我有了新的精神寄托,它就像是一座精神家园,让喜欢傅天琳老师的人可以聚在一起重读经典诗作、交流心得体会。”辛杰说。

  随着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正式揭牌,一颗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又饱含新时代奋进精神的诗歌种子在北碚落地生根,一批诗坛新秀将在缙云山开枝散叶,不负韶华。

编辑: 曹妤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8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