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渝北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原标题:擦亮生态底色 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渝北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

  苍树吐翠,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近年来,渝北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扎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具有渝北特色“两山”理念转化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实现生态富民双丰收。

  10月14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生态文明论坛上,渝北区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下称“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这标志着渝北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厚植“绿色”优势

  创造高品质生活

  走在渝北的街头,空气清新,鲜花绿树掩映,“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景象随处可见。

  截至目前,渝北人均公园绿地已达18平方米,出门500米就能进入游园或公园,这正是环境改善给渝北市民带来的福利。

  近年来,渝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通过实施清水绿岸行动,增添城市绿色设施,打造以公园城市建设促就高品质生活新样板。

  6月25日,位于渝北区石船镇的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正式开园迎客,因其风貌独特的矿坑遗迹景观、色彩绚丽的水体,被誉为“重庆小九寨”,吸引无数市内外游客前往“打卡”游玩。

  “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实现了矿坑遗址变‘废’为宝、化‘坑’为园,是全市工矿旅游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更是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的重要体现。”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渝北扎实践行“两山”理念,建设了一批集交通、教育、医疗、商业配套的城市综合公园群,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主的自然公园群,以亲民、惠民、近民为目标的社区公园群,以城区湖库为核心景观的湖库公园群,以健身、锻炼为主要功能的体育公园群,初步打造出“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公园城市”特色样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绿色产业富民惠民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生态经济产业已成为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9.5亿元,成为重庆市第一个GDP突破2000亿元的区县。

  近年来,渝北依托临空优势,充分发挥国际航空港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旨在以临空产业发展塑造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样板。

  在实践中,渝北区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全力推进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及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创新经济走廊建设,聚力发展智能终端、现代消费走廊、两江国际商务中心、软件和信息服务、航空物流等临空现代产业集群,引领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转型,形成潜力巨大的临空生态经济,积极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2%。

  其中,智能终端实现产值398.6亿元,仙桃数据谷实现产值215亿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26亿元,现代物流营业收入及商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渝北已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市最大数字信息、智能终端产业进出口基地、创新资源集聚发展高地,正打造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

  同时,渝北区厚植“绿色”优势,通过充分利用“三山两江两河”自然生态资源,统筹全区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2020年,渝北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达96.58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49.87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渝北抢抓重庆主城唯一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临空高效农业,让曾经的荒土、坡地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并由生态“颜值”衍生出经济“产值”。2020年,渝北梨橙、歪嘴李等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6.44亿元。

  创新体制机制

  长效保障“两山”转化

  如何长效保障“两山”转化?

  “科学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良好保障。”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要按照“+生态”“生态+”谋划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继续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让一库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0年,渝北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91.78%,长江干流水质优良,次级河流水质达标率10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27.6%,森林覆盖率达42%。

  近年来,渝北严守生态红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新模式,健全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共建宜居宜游的美丽渝北。

  其中,在治水方面,创新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形成流域保护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确保辖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同时,创建的“三级监测溯源法”“监测溯源流程图”和11个技术规范文件在全国推广,并获得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

  在治山方面,创新生态“地票”制,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用其增加的用地指标作为“地票”进行交易,以“地票”市场交易资金再用于生态修复。

  重庆首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曹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项目便受益于此。该项目完成了277万元指标交易,成为自然资源部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链接》》

  打造渝北绿色发展“生态样板”

  坚持释放集约、集聚、绿色发展红利反哺生态环境保护,以良好生态资源助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渝北践行“两山”理念的客观总结。

  接下来,渝北将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渝北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把渝北的生态本底建设得更加厚实,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和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

  守好绿色生态,筑牢“两山”基地。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守好绿色生态。通过坚持统筹区域空间布局,严格生态空间管控,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努力创建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渝北”。

  加快绿色发展,拓展“两山”通道。以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引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推动“两山”价值转换得到高效实现。

  创新制度,提升“两山”成色。以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为抓手,以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为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旅、农工、农商融合,不断提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含金量”。(杨敏 吴志杰 涂黎)

编辑: 葛琦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60140